在原油、煤炭、矿产类原料和化工类原料大幅度上涨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走过了困难重重的2010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陶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60.52亿元,同比增长33.77%,增长率比2009年增加了16.17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的前景与发展趋势如何?以2005年~2010年产值作为依据,加上受惠“陶瓷下乡”政策,预计我国陶瓷产业2011年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总产值将达到2241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小编罗列出可能影响2011年我国建陶产业发展的八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成本上升
2010年上半年,陶瓷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6月份,氧化镨从16万元/吨涨至21万元/吨,氧化锌也涨了600元/吨,进口锆涨了100美元/吨,国产氧化锆涨了1000元/吨。铜、钴、镍等有色金属受国际市场价格的拉动及海运价格升高的影响,国内色料价格涨幅也在15%~30%。此外,作为色釉料的重要原料熔块价格也有所上升,上涨幅度高达20%。从2010年到现在,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超过了100%,煤炭价格也由**低的700多元/吨上涨到近千元。此外,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水电价格也有所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相当一部分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聚焦:2011中国陶瓷业发展八大关键词
关键词二:供大于求
近年来,随着陶瓷产业转移的不断升级,陶瓷产区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建起了陶瓷生产线。除佛山、淄博、夹江、晋江等传统陶瓷产区外,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新兴产区也不断涌现。如江西高安,截至2010年10月份,陶瓷企业达91家,投资总额179.263亿元,其中陶瓷生产企业55家,拟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302条。现阶段已有69家企业开工建设,其中50家企业已投产。2010年,当地建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共100多亿元,总产量近3.5亿平方米,完成税收超亿元。
重庆四维瓷业建造了9条现代化隧道窑和3条梭式窑,形成了年产450万件高中档卫生陶瓷、400万平方米釉面砖、3万只浴缸、90万套五金配件的配套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产品市场供大于求,而全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低于产量的增长,全行业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度膨胀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将逐步演变成为影响2011年建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三:自主创新
多年来,在陶瓷业膨胀式发展过程中,越发暴露出我国陶瓷行业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获利能力降低,产品研发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位佛山陶瓷企业负责人说,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仍是中国陶瓷企业急需加强的软肋。“自主创新”是2011年国家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对“十二五”规划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作为一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自主创新将会提到重要的地位。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是2011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的主题,由模仿走向创新将是2011年我国建陶行业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四:两个经济
即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未来陶企要想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乃至政策风险更多。“十二五”期间,政府将把环保低碳放在**位。这意味着只有把低碳环保做到位的企业才有生存的可能;意味着这个行业将走向健康、走向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打破环境与资源瓶颈的**好办法就是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它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五:农村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销市场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5%以上增长,年销量突破6500亿元。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大规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开建,农村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1年陶瓷下乡将成为亮点。可以预见,一线发达城市市场空间容量已接近饱和,企业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只有不断地拓宽销售地盘。我国二、三线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加强,二、三线市场将是陶企的主战场。未来几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住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领域对高品质、多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及工厂化系统集成住宅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给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农村地区将是陶企高度关注的市场,农村市场将会吸引更多的陶瓷企业进入。
关键词六:节能降耗
2010年12月29日,佛山市经贸局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上透露,全市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到目前为止已经转移、转产220家。到2010年年底前,佛山将仅剩建筑陶瓷生产企业62家。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2009年,佛山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7.3%,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建筑陶瓷产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有专家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大量消耗资源、能源、轻视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注定难以长久的,未来中国建陶工业道路怎么走?发展节能型建陶、建设节约型产业将是2011年我国建陶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七:出口受阻
近年来,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出口量增长迅猛,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我国共生产了各类陶瓷砖64亿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1.68%,居世界**。2010上半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达到1.36亿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68.61%,出口额3.57亿美元,增长72.86%。近年来,广东等陶瓷产区的产品出口市场日渐增多,逐步改变了以往集中对中东、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销售的情况,但出口却是困难重重,出口受到退税持续下降、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壁垒影响严重。如出口退税比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5%,陶瓷化工原料更是直接由13%调到了零,加上人民币升值,价格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已不明显。
2005年,我国出口建筑陶瓷约4.2亿平方米,均价是每平方米2.86美元,仅为我国进口建筑陶瓷价格的1/4。然而几年过去之后,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少改观。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陶瓷砖进口平均单价为18.69美元/平方米,出口均价4.18美元/平方米,出口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22.3%。卫浴陶瓷情况更糟,进口平均单价94.93美元/件,出口均价为13.94美元/件,出口价格为进口价格的14.7%。陶瓷的低价格意味着土地、能源及人力等资源都是通过廉价方式输送到了国外,而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只能由自己承担。在国内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日益严重,尤其是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建陶对外贸易的影响极其严重,如环境壁垒、劳工壁垒等。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八:行业洗牌
由于前几年建陶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导致整个行业仍然处在粗放式无序发展中,产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不少新兴产区的陶企主要还是靠低成本要素,而非技术创新、品牌塑造来参与竞争,地方政府也疏于引导,只顾扩张,急于求成,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的产能出现过剩,市场竞争激烈,肯定会淘汰不少昔日跟风上线且资金实力不济的中小陶企。
2011年建陶产业发展的格局呈现以下特点,华东台资企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四川夹江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福建晋江、闽清等地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山东陶瓷产区经过产业调整后,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广东陶瓷由低迷逐渐走好;福建、四川等产区将出现一派生机。在这种格局下,我国建陶市场的第三方势力,则是近3000家小企业,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明显劣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下,除了被兼并及互相合纵连横外,可以说这些小企业生存的机会一般不大。外资建陶巨头敏锐地抓住时机,加大了对国内建陶企业的并购力度。